|咨询电话

027-85516152 (工作日日间)
15327190618 (夜间节假日)

科室动态

News

当前位置:首页 > 科室动态

蹊跷的发热(四)

发布时间:2025-07-04 来源:原创文章 作者:谭华炳
字号:

俗话说患者发热,医生发蒙

长期不明原因发热病因诊断十分困难,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、先进的诊疗理念,才能完成。

蹊跷的发热(一)讲述发热13天,高热6患者,在多家三甲医院诊治无效,我科经仔细个人史询问,确定一次火锅为病原体入侵途径,诊断为布鲁菌病,并治愈患者(详见2024-12-24谭华炳美篇)。

蹊跷的发热(二)讲述152岁女性患者因发热半年余,因发热在当地和武汉市多家三甲医院诊治,我科应用“PDCA循环在发热待查中的应用研究成果,确定患者发热原因为直肠腺癌,并经手术治愈(详见2025-03-09谭华炳美篇)。

蹊跷的发热(三)讲述146岁女性患者,因发热、腹痛、黄疸9入院,在多家三甲医院诊治,发热仍然发生,后在我科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癌,并经手术治愈的病例(详见2025-05-09谭华炳美篇)。

蹊跷的发热(四)将为我们带来什么?

26岁男性患者,发热1周、腹泻2天、呕吐22025228日入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金银潭医院普通内科。患者1周前因发热,发热为高热,发热每天23次,热前寒战,退热后汗多,化验发现白细胞总数下降,当地区医院以“流感”治疗无效;2天前又出现腹泻,为黄色稀水样便;1天前出现恶心、呕吐,呕吐物为胃内容物,非喷射状,1天内呕吐2次;当地医院以“发热、腹泻查因”转我院治疗。体检:神清,颈软,克氏征、布氏征(),全身皮肤粘膜未见皮疹,浅表淋巴结未触及,双肺呼吸音粗糙,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,心律齐,未闻及杂音,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,肝脾未触及,肠鸣音活跃,双下肢无水肿。

病原体检查如呼吸道病毒、乙肝、丙肝、梅毒、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测定();诺如病毒、轮状病毒、腺病毒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病毒();霍乱、血吸虫、弓形虫、疟疾、人布鲁氏菌抗体();类风湿因子、ASO;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检测、结核分枝杆菌多抗体检测();肥达反应()。

胸部MSCT示右侧锁骨上窝、右侧腋窝、纵隔多发淋巴结稍大,边缘模糊;双肺实性微小结节灶;双上肺大泡;双肺胸膜下少许纤维灶或间质性病变;双侧胸膜少许增厚;脾稍大。

腹腔和全身浅表淋巴结彩超检测:脾脏增大;双侧颈部可见淋巴结肿大。

大小便常规:大便黄软,无异常发现;尿黄色,隐血(+),尿蛋白(+),尿胆原(+)。

血常规和感染因子:白细胞计数 3.38×10 9/LC-反应蛋白 27.5mg/L,血清淀粉样蛋白A 33.1mg/L,降钙素原 0.10 ng/mL,血清淀粉样蛋白A 33.1mg/L;余无异常。

肝功能、肾功能、凝血功能:腺苷脱氢酶 25U/Lα-羟基丁酸脱氢酶 228U/L,乳酸脱氢酶 287U/LD-二聚体测定 1.91mg/L,余无异常。

根据病史、体检,实验室、影像学检查结果,临床诊断“细菌感染并多器官功能损害”,感染病原体未能明确,感染部位未能明确,经验性予以抗生素治疗,并进一步完善血培养、骨髓细胞学检查等。住院5天患者发热情况无改善。

住院第五天血培养阴性、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示感染骨髓象。

那么,感染的病原体是什么?病原体定植在什么部位?

再次仔细分析临床资料,患者白细胞总数下降,嗜酸性粒细胞为0”,降钙素原升高,D-二聚体升高,尿蛋白阳性,腺苷脱氢酶 25U/Lα-羟基丁酸脱氢酶 228U/L,乳酸脱氢酶 287U/L。与“恙虫病”表现极为相似,但患者没有“焦痂、皮疹”,2月也不是恙螨活跃季节。推测为立克次氏体感染(患者拒绝立克次氏体抗体检查)。

经验性抗“立克次氏体治疗”,第二天发热1次,体温38.6,第三天体温正常,按疗程规范使用抗生素治疗。2周后门诊复诊,实验室检查结果恢复正常。

疗效结果证实“立克次氏体”感染。

 

疾病小知识

立克次氏体(Rickettsia)为革兰氏阴性菌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,接近于细菌的原核生物,一般呈球状或杆状,以啮齿动物(如等)为储存宿主,通过叮咬传入人体潜伏期多在214日内。主要表现为高热、焦痂、皮疹伴多系统损害(血液系统、消化系统、泌尿系统、呼吸系统、心血管系统、神经系统)。诊断主要依据典型临床表现。病原学确诊可作立克次氏体分离及血清学检查。氯霉素或四环素族抗生素治疗有特效

立克次氏体感染可引起流行性斑疹伤寒、地方性斑疹伤寒、落矶山斑疹伤寒立克次氏痘、恙虫病、斑点热战壕热Q流行性斑疹伤寒、地方性斑疹伤寒、落矶山斑疹伤寒、立克次氏痘、恙虫病、斑点热和战壕热需要通过虱、蚤、蜱或螨为传播媒介传给人类Q热可无需传播媒介、能以飞沫方式传染(本例患者推测就是如此)。

 

我们的研究

2015年,谭华炳教授课题组在湖北省首次发现以“高热、焦痂、皮疹伴多系统功能损害为特征的疾病”。通过病原学研究,确定病因为恙虫病。建立了通过检查血液恙虫病东方体抗体,PCR法检测血液和焦痂恙虫病东方体的操作流程和判断标准。10年持续研究,《含嗜酸性粒细胞(EOS)的恙虫病积分诊断量表的建立与应用》、《EOS的积分诊断量表在恙虫病、肺吸虫病诊治中的价值研究2项科研获得湖北省科技成果登记证书。

 

谭华炳教授受邀在2024年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传染病分会年会、2021年湖北省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年会大会讲授研究成果。